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一线做建设者

扎根基层 让青春在汗水中历练

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一线做建设者

“在新疆,我感受到千千万万有志之士扎根边疆、勇担使命的精神。这也坚定了我留在新疆、留在基层的决心。”今年,来自甘肃省民勤县的张娜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后,选择留在新疆。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提到,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今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人社部等多部委,共同推进“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多个中央基层项目,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扎根基层的机会。其中,“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项目均在往年计划基础上增加5000人,总量分别达到10.5万人和3.2万人。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让青春在汗水中得到历练。

选择离基层近、离业务近、离老百姓近的岗位

7月13日,清华大学能动系硕士毕业生许亚伟正式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报到。作为选调生,他第一志愿报了银川市贺兰县某镇的信访和综合治理岗位,第二志愿报了灵武市应急管理局的岗位。

“我是学动力工程的,想发挥专长,离基层近、离业务近、离老百姓近一点。”许亚伟说。9年前,许亚伟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周沟村考入清华大学,现在他选择返乡。

去了,还得能留下。

为了使选调生到基层去得了、留得住、干得好,清华大学于2006年起设立“启航奖”,对到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奖励,同时对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同学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目前已累计投入1000万余元。今年,清华大学已经有近300名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也实施“就业引领导航行动”,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及现代农业产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有近300名毕业生选择基层。

走进中西部:支教+扶贫

7月20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人文学部毕业生董佳娴启程去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她入选了今年的“西部计划”,成为兵团的一名记者。

作为“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主要举措之一,从2003年开始的“西部计划”已经为西部地区输送大量的人才,今年还将继续招募2万名应届毕业生。

“一直想去西部看看,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我愿作为一名建设者,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董佳娴说。

就在董佳娴启程前往新疆的前几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生易际泉也启程了。他带领团队其他3名成员到四川昭觉开始为期1年的支教。

研究生支教团也是“西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已经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派遣20余批近两万名研究生。

支教的研究生还将参与扶贫工作。跟随着浙江大学“互联网+青年扶贫专项”实践团的直播镜头,支教团成员带领直播间千余名观众一同沿着一段段近乎垂直的“天梯”攀爬向上,走进坐落于大凉山深处、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

如今,直播带货新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为了做好直播带货,我们在组团时就招募了校内其他创业团队成员,还提前联系了浙大电视台,我们将对昭觉当地的土特产,比如蜂蜜、黑猪肉、土豆等进行直播销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易际泉说。

支教团的扶贫工作也得到浙江大学的大力支持。据易际泉介绍,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捐赠100万元发起设立“浙江大学昭华创新创业基金”,以鼓励昭觉青年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实现“拔穷根”,培养实现脱贫的“造血”能力。

在服务民生中施展才华

今年3月,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任政报名担任首都机场翻译,协助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开展入境外籍人员的流调工作。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既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的重要渠道,也是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举措。

日前,中组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毕业时,任政放弃了其他高薪岗位,成为天津市一名社区工作者,从网络巡查、综治维稳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前沿工作做起。还有不少高校毕业生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反哺家乡”。

为了进一步充实乡村教师队伍,2020年,教育部通过扩大“特岗计划”规模、保障编制、“先上岗、再考证”等政策,引导更多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

“基层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教育部加大力度,积极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拼搏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就梦想。”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