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未来几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变革做出了系统规划,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这一方案的发布,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涟漪。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学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其设置与调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进而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能够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关键领域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方案》在机制创新方面多管齐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组,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协同;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让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创新目录管理机制,缩短调整周期,加强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目录协同联动,提升学科专业调整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些机制创新将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具体到专项行动,六大行动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抢占人才培养先机。例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所高校迅速响应,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则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筑牢根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致力于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孕育出更多创新成果和复合型人才。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针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推动传统专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聚焦教学内容迭代,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行动则致力于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加强成熟模式的辐射推广,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志愿填报或考研专业选择的学生而言,这份《方案》无疑是重要的参考指南。在选择专业时,学生们应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专业调整方向,关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同时,高校也需积极落实《方案》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这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变革,将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