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考研er们!当你在考研这场“江湖”中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闯过了初试这道“大门槛”,接下来的复试可就是决定你能否顺利“上岸”的关键一战啦!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咱们可不能在这最后关头掉链子呀!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复试那些事儿,特别是各种复试“糟糕情节”下,文理科生的应对策略,看看如何在复试这场“大冒险”中脱颖而出。
先来说说复试的基本情况。复试成绩的比例一般是复试笔试占70%,复试面试占30%,不过也有很多学校和专业是五五分,这就像一场“神秘棋局”,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而定。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就像一场“知识大闯关”,以试卷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面试呢,则像是一场“综合大秀场”,分为自我介绍、专业面试、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等环节。不同学科的复试还有不一样的“小考验”,理科院系很强调考生的动手能力,会考查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基本实验能力,比如配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有些院所还会考查考生的文献综述能力,让考生在限定时间内查阅外文资料并写出中文综述,这就像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文献探秘赛”。
复试方式一般分为三种:门诊式复试,就像你要过“重重关卡”,几个复试小组对你“轮番轰炸”,每组还有2-3个专家,让你感受“过五关斩六将”的紧张刺激;抽签式复试,你的命运就掌握在那小小的签上,抽到什么题目就和导师展开互动,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小组讨论式复试,把几个考生分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从讨论过程中考查考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就像一场“头脑风暴大会”。中科院的复试权重为30%-7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呢。
在面试的时候,很多考生可能会因为焦虑、紧张影响临场发挥。这时候导师可能会再提问另外的问题,引导你发挥出真实水平。不过,这时候我们对考生的要求也会相对提高哦。所以,考生们一定要学会一些实用的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做自己情绪的“掌舵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复试呢?首先,要事先设计面试,预设“最糟糕的情节”。初试结束后的两个月时间非常宝贵,就像一场“知识补给战”,你要把学过的东西连接起来,填补初试中的知识空白,回忆不确定的知识点。还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新闻动态和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了解导师和面试评委的最新课题、文献等情况。同时,要及时了解复试范围,制定自己的计划。查询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电话询问、登陆网站,往届学生的信息也很有参考价值。对所考课程的准备,要抓住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用像准备初试那样面面俱到。此外,你还可以对面试过程进行情景假定,演练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方法,就像提前排演一场“面试大戏”,这样面试中出现情况就不会乱了分寸。
理工科考生要注意提高动手能力。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设计很重要,实验方面老师会关心你做过哪些实验,是独立完成还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原理以及对结果的判断。在复试前一两个月,要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对不懂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了解。如果少有毕业设计或实验锻炼,可以主动联系研究所去做,做到早接触、早了解、早应对。
文科生跨考管理类专业要注意弥补自己的弱项。由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报考的考生很多来自其他专业,理工科考生要在管理专业知识上下功夫,而文科生则要在数理分析上多花时间。管理专业很欢迎理工科考生报考,因为他们的假设、建模、论证能力和数学、物理基础对研究生阶段做研究很有利。文科生虽然在应试和写作方面有优势,但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缺乏会影响长远发展。所以文科生报考管理类专业要注重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复试更有信心了呢?你觉得自己在复试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糟糕情节”呢?又准备如何应对呢?快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