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这场漫长的征程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当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站在了2016考研复试的门槛前,看似终点就在眼前,但其实真正激烈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考研复试没有了初试众多科目的羁绊,可这也意味着专业课复习的重要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在专业课复试中脱颖而出呢?今天,就为大家从四大方面详细剖析。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指定的参考书。部分学院贴心地为考生规定了复试专业课参考书,这无疑是一盏照亮复习道路的明灯。同学们一定要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想象一下,在那堆积如山的书籍中,这些指定参考书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指引着我们复习的方向。不过,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像雕琢艺术品一样过分精细地研读。专业课复试考查的是我们知识面的广度,就如同大海,容纳百川才能波澜壮阔。我们可以把一本书巧妙地划分为若干个专题,像探险家一样,按照专题去重点探索和复习,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接着,对于那些没有指定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的学院的考生来说,学科领域内靠前的专家的相关著作就是你们的秘密武器。这些著作仿佛是站在学科前沿的巨人,代表着这个学科的研究最新动态。在准备踏入研究生学习的大门之前,了解这些著作就像是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通过阅读它们,我们能够触摸到学科发展的脉搏,感受学术的魅力。
无论有没有指定参考书,所报考院系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找出近3年的论文即可。如果导师众多,那就选取排名靠前的几位导师的文章。导师的论文就像是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学术研究的方向。在复试中,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导师的观点,无疑会让导师眼前一亮。但是,在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醒,在回答导师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去攻击任何一个老师的学术观点。就像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如果我们暂时无法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去挖掘学术创新点,那么不妨只阐述学术观点,保持谦逊和尊重。
最后,本科的毕业设计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考研只要笔试成绩足够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毕业设计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我们对待学术的态度。虽然在导师眼里,本科毕业设计可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他们更看重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认真和专注。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为自己的考研之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学们,2016考研复试的号角已经吹响,专业课复习的四大法宝已经为你们呈上。你们准备好迎接这场挑战了吗?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复习计划,让我们一起加油,向着研究生的梦想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