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中,有人一马当先成功上岸,而有人则暂时落后,需要通过调剂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来实现读研梦想。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调剂或许就是那让你峰回路转的契机。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考研调剂中极易被忽视的“宝藏”——相近专业调剂机会。
想想看,3月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即将尘埃落定,此前34所重点高校的复试线也已陆续揭晓。那些没达到复试线的同学,难道就此与研究生梦想擦肩而过?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调剂,就是为大家开启的另一扇通往研究生殿堂的大门。
当前研究生招生考试持续火爆,报考人数远超去年,各高校生源充足。但热门与冷门专业之间的差距犹如一道鸿沟,一边是重点高校、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像有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招生与报考人数之比达到惊人的1比30;另一边却是一些“偏僻”专业门可罗雀,生源严重不足。比如就业方向明确的金融学、管理学,报考者趋之若鹜;而就业方向不太明晰的植物学、蔬菜学等专业,则显得冷冷清清。
就拿就业来说,如今研究生的定位已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再仅仅是培养科研人才,更多的是面向市场,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更看重市场需求和就业质量。像金融专业,招10个研究生竟有90多人报考,管理专业招20人,报考人数高达163人,过线的就有109个。而逻辑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报考人数则少得可怜。甚至曾经生源不错的产业经济学专业,也因新出现的一些就业方向更明确的专业,报考人数有所下降。
对于过了国家线却没达到报考院校复试线,或是因招生计划限制落榜,以及报考热门院校或专业但排名靠后的考生来说,调剂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大家要抓紧时间与那些生源不足的院校、专业取得联系。比如有些学校规定,符合全国最低复试基本要求且未被该校录取的考生,可转第二志愿,一般要求统考科目相同,专业科目相同或相近。
然而,调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便符合调剂条件,也有可能在第二志愿院校落选。那么,如何才能在调剂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呢?首先,成绩达线后要勤与报考单位的研招办沟通,尽早掌握录取信息。若不能被录取,就要迅速与开设类似专业的高校对接,看看哪个院校愿意接纳。一旦有了心仪的接收院校,要及时表明调剂意向并索取报考材料。在材料转寄期间,也要与招生院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进展情况。
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因专业太热门而被迫调剂的同学,调剂时千万别只盯着热门专业,不妨把目光投向相近专业。说不定那里正有一个“隐藏的宝藏”在等着你,千万别因热门情结而再次错失良机。怎么样,你准备好抓住相近专业调剂这个机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