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这场漫长的征程中,过五关斩六将闯入复试的考生们,本以为曙光就在眼前,殊不知,复试前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悄悄侵蚀着他们的学习状态,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研究生复试减压攻略,推荐三大专业心理调适方法,助你轻松应对复试!
首先,我们来聊聊“调整动机强度”这一法宝。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告诉我们适中的动机强度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时效率最高。想象一下,考生们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如果动机过强,就如同拉满的弓弦,还没上战场可能就已经断了;而动机过弱,则像软绵绵的箭,根本无法射中目标。所以,建议考生们适当降低动机强度。比如,有的考生一心只想在复试中拿满分,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结果学习时反而无法集中精力。这时候,不妨把目标调整为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紧张,轻装上阵。大家想想,自己在备考时是否也有动机过强的情况呢?
接下来是“接纳、行动”的策略。基于三个自我理论,这一方法就像一位贴心的朋友,告诉考生要无条件接纳自己的真实状态,并带着不适行动。就拿考场情况来说,当紧张、焦虑这些“小怪兽”在考场上突然出现时,很多考生可能会拼命压抑它们,结果适得其反,紧张感越来越强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像面对老朋友一样,坦白承认自己的紧张。就像一位考生,在复试考场上感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他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有点紧张,这很正常。”然后带着这种紧张感认真答题,最终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在考场上遇到紧张情绪,自己会选择怎样面对呢?
最后是“调整认知”的方法。根据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我们要学会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常见的不合理信念陷阱,比如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夸大化。绝对化要求就像一个苛刻的指挥官,要求事情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过分概括化则像以偏概全的放大镜,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否定自己的全部能力;夸大化更是像夸张的哈哈镜,把困难和问题无限放大。那么,如何调整这些不合理信念呢?文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当你觉得“我必须在复试中表现完美”时,不妨把它调整为“我会尽力在复试中展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这样的认知调整,我们就能以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复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研究生复试这场考验中,希望大家能够运用这三大专业心理调适方法,积极进取,随遇而安。相信大家都能战胜复试前的不良情绪,顺利通关,迎接属于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那么,你准备好运用这些方法应对复试了吗?